轄區內城管工作情況一目瞭然。(本報記者 張源源 攝)
  如何管理城市?如何解決居民的實際需求?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結合教育實踐活動,以創衛為契機,以百姓城管服務站為平臺,將城管工作重心下移,把城管工作擺在群眾面前,配合高科技手段24小時無死角監控,實現了精細化服務,不僅破解了老舊小區的管理難題,還大大改變了轄區面貌。
  本報4月7日訊(記者 黃佳傑 通訊員 劉亞男)如何在以開放式小區構成為主的老城區內創新城市管理、服務民生,已成為街道層面城管工作的難題。去年以來,結合全市“六好”辦事處(亂搭亂建整治好、占道經營整治好、環境衛生管理好、門頭牌匾管理好、隊伍形象好、群眾評價好)創建活動,甸柳街道推出“一中心綜合指揮、兩站配合聯動、三級分層管理”的城市管理模式。該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:“通過三個創新,實現街道城管工作科技化、綜合治理和精細化的三個轉變,打造‘民生城管’品牌。”
  創新思路城管模式科技化
  甸柳街道是一個以開放式居住小區為主體的街道,由於小區建成早、基礎設施陳舊、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原因,城管工作難度大、強度大。為從根本上解決老舊小區盲點多、問題多的難題,該街道致力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城市管理模式的轉變。
  2013年,街道投資約200萬元打造了城市服務管理指揮中心,並自主開發了一套智能型的社會服務管理系統。這套系統包括社區基礎信息管理平臺、社區管理與控制平臺、三維地理信息虛擬現實系統三大功能,將轄區公用設施、道路交通、市容環境、園林綠化、房屋土地、施工管理、突發事件、街面秩序等全部納入平臺管理。
  社區基礎信息管理平臺、社區管理與控制平臺是整套系統的後臺基礎信息庫,收錄了轄區所有樓宇、居民和基礎設施、公共設施、經營性服務設施等信息;而三維地理虛擬現實地圖則實現管理服務的快速精準定位,並與區視頻一網控聯動,涵蓋了公共區域全部233個監控探頭。記者發現,只要在地圖上點擊某處樓宇,就可準確定位並查詢到該樓宇的詳細信息;如果點擊的是一處攝像頭,就能直觀、清晰地查看攝像頭監控路段情況。同時,通過“城管通”手機可確保指揮中心發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通知城管人員處理。此外,該系統還可從事件發起、派單、接單、到達現場、處置、結論、評估7個階段實現記錄,實現了“時間空間全覆蓋,
   出現問題發現快,統一調度解決快”的科學化城市管理格局。
  創新體系城管工作綜合化
  城市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,是一項需要城管委各部門協作、全社會參與的工作,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該負責人說,推進城管工作重心下移,突出服務,才能更好地構建“大城管”格局。
  目前,該街道共成立了4處城管委工作站,均以鄰近的2個社區為服務對象,將城管專業力量下沉到社區。工作站隸屬街道城管委,社區居委會、交警、公安、工商、安監、食藥監、執法等部門人員在工作站均擔任專兼職成員,加大了城管工作聯動力度,如市政、環衛、綠化、電力、交通等城管工作都可以就地綜合協調解決。
  同時,為了調動群眾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,甸柳街道還在每個社區都設立了百姓城管服務站。每2個服務站對應1個城管委工作站,不同於城管委工作站由城管工作人員負責,服務站由居委會主任任站長,聯合組織社區民警、城管隊員、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開展工作。服務站主要負責轄區城管巡查、與社區居民溝通交流,調解城市管理糾紛;及時發現問題,並上報城管委工作站。
  值得註意的是,該街道百姓城管服務站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相結合,目前,以社區道路為邊界,共將轄區1100餘戶居民劃分成為36個網格,各網格聯繫人由樓長擔任。該街道相關負責同志對此評價說,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樓長來自社區、熟悉社區的優勢,起到第一時間宣傳教育、勸導及服務的作用,群眾抵觸情緒小,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就會提高。
  自去年7月,甸柳第一社區百姓城管服務站建立以來,該街道基本實現了“小事不出網格、大事不出社區、難事不出街道”,形成了街道統一指揮、社區落地解決、網格無縫覆蓋的三級綜合管理網絡。
  創新理念城管工作精細化
  街道層面踐行“為人民管理城市”的理念,管的就是諸如社區內的占道經營、交通秩序、園林綠化和常態保潔等這些“小事”。可是,只有把這些“小事”都做好了,才算做到了順民意、解民憂、惠民生、破難題。
  為了確保小區內環境秩序,也為瞭解決轄區困難家庭的生計、方便居民生活,甸柳街道堅持堵疏結合、監管到位的原則,治理轄區占道經營。將小區內的道路劃分為禁擺區、控擺區和設攤區,實施主幹道嚴禁、次幹道嚴格管理、小區街巷規範管理的舉措,並對沿街經營網點開展“五星業戶”評比,加強規範管理。目前,已規範早餐街2條、就餐點3處、規範攤點3處。
  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,甸柳街道先後投資20餘萬元實施小區道路微循環改造,規劃停車泊位730個;整合配置轄區停車資源,新建停車場一處,增加停車位63個。併在轄區各主次幹道招募交通志願者92人,既能在平時勸阻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,也可以在上下班高峰期配合交警部門疏導交通和規範小區停車秩序,從而大大提升了社區通行能力。
  為了保證轄區內道路的常態保潔,甸柳街道環衛所按照“無掃把”工作模式要求,配備了機掃車、灑水車等機械設備9輛,轄區主要道路機掃率已達95%以上。同時,為了嚴控揚塵污染和渣土管理,該街道按照“十全”工作法,對轄區2處施工工地進行密目網覆蓋和及時清掃、灑水處理,轄區內揚塵污染明顯改善。
  作為一個以開放式小區構成為主的街道,園林綠化是一個大工程。為了提升轄區的綠化環境,該街道專門聘請了一支專業綠化隊伍,定期對轄區近萬平方米綠地、2000多棵喬木進行精細管理養護和統一冬季修剪,還能根據居民要求及樹木的成長規律進行及時修剪。目前,該街道轄區綠化覆蓋率已達75%以上。
  隨著城市管理理念的轉變,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精細化、長效化軌道,12345投訴、12319案件明顯減少,很多城管難點熱點問題得以解決,群眾滿意率也大大提高。  (原標題:甸柳街道三項創新打造“民生城管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p75upmk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